欢迎访问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!

网站首页  / 资讯中心  / 健康主题  / 详细内容

破除狂犬病防控的界限

信息来源:健康教育科      作者:       浏览:500次 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24-10-22

一、狂犬病是什么

1.狂犬病又称恐水症、疯狗病等,是狂犬病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。

2.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-3月,1周以内发病或者1年以上再发病的情况均较为罕见,发病后会出现恐水、畏光、怕风等症状。

3.狂犬病是国家法定报告管理的乙类传染病。

4.人感染狂犬病后一旦病发,病死率几乎达到100%。

5.狂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,但做好预防几乎可以防止发病,所以狂犬病预防至关重要。

二、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

1.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,99%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的,其次是猫。

2.野生或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也可以传播狂犬病毒,例如鼬、獾、狐狸、貉、狼等。

3.蝙蝠是传播狂犬病的高风险动物。

4.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感染狂犬病,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。

5.禽类、鱼类、昆虫、蜥蜴、龟、蛇等动物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。

三、被动物咬伤后怎么办

1.由于本病几乎100%死亡,不论是否妊娠、哺乳或有其他疾病等特殊情况,暴露后(咬伤、抓伤等)均应尽早前往犬咬伤门诊进行规范处置,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。

2.任何一次暴露后(咬伤、抓伤等)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。

3.动物接种疫苗是为了降低风险,但人暴露后(被咬伤、抓伤等)无论伤人动物是否接种疫苗仍需尽早前往犬咬伤门诊进行规范处置。

4.无论其本人是否曾经接受过全程疫苗接种,暴露后(咬伤、抓伤等)均应根据犬咬伤门诊评估和建议,确定接种策略。